发布日期:2025-02-05 08:04 点击次数:113
1962年10月28号那天,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第一阶段就算打完了。
按照给人留余地的道理,咱们国家主动提出了熄火停战,还给出了三条路子:一条是结束冲突,一条是重启对话,还有一条是和平搞定边界争端。
然而,印度人并不买账,整个国家都被一种异常激烈的战斗激情笼罩。
同时,印度政府那边,特别是尼赫鲁,为了逃避责任,竟然厚颜无耻地把他们失败的原因赖到了我军头上,说我们打仗不讲规矩。
大家都说,印军之前败了,是因为被我们打了个措手不及。要是两边再正经摆开阵仗干一架,印军肯定能找回场子,挽回面子。
没多久,美国就迅速跟上了节奏。
肯尼迪使劲巴结尼赫鲁,不光给印度送来了军事装备,还答应给资金支持,并且派了一整支航母舰队到印度洋巡逻,给印度撑腰打气。
11月头上,尼赫鲁觉得自己找到了靠山,信心满满,就一个劲儿地往战场上加派人马。
到了11月中旬的时候,印度在中印边界那边,聚集了1个军指挥部、3个师的单位,还有14个旅的兵力,加起来大约有5万多人。
11月14号那天,尼赫鲁迎来了他的76岁寿辰。
为了给总理庆祝生日,东线的印度军队打算搞点动作,他们计划在瓦弄地区发起一次攻击。
瓦弄这个地方,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南边山脚,它的东边挨着缅甸,南边则靠着印度。
这个地方的平均高度超过4000米,山峦重叠,树木茂盛,到处都是悬崖峭壁和纵横交错的河流,地势险要,进攻不易,防守却很有优势。
早在1942年,英国就已经占领了瓦弄,这事儿可不合法。
后来印度获得自由,接手了英国留下的管理权,并在那片土地上建起了不少防御设施。
在对印自卫反击战打响前,印度那边的国防部长梅侬,把他亲手带出来的亲信部队181旅,安排到了瓦弄这个地方。
中印克节朗冲突结束后,印度那边把原本在东线的第4师给一分为二,变成了两个师。
新成立的第2师,师长是帕塔尼亚少将,他主要负责看守瓦弄那一带。
不过,印度军队内部争斗一直是老问题了。改编过后,第4师和新2师的指挥官就开始忙着抢地盘、争权力了。
十天时间里,两边你来我往,都换掉了对方三个带头的旅长。最后呢,181旅被从瓦弄调走了,换成了11旅来接手那里的防守工作。
印军那边,不光是打仗时老换将领,连后勤都搞得乱七八糟。
印度没有自家的军事工业,所以接受的援助来源特别杂。
结果就变成了,印度军队明明装备的是“大八粒”枪,却莫名其妙地领到了“英七七”子弹,这事儿真是离奇。
子弹塞不进枪里,手里的家伙就成了废柴一根,这还怎么打仗啊?
当然,要是印军有足够的时间去调动各种资源,那上面说的那些情况就都不是啥大问题了。
不过为了给尼赫鲁过个生日,那个被人叫做“拍马屁高手”的考尔中将,实在是急不可耐了。
他直接奔赴瓦弄,打算在那里赢得一场“大胜仗”,作为给尼赫鲁的寿辰惊喜。
因为印度在瓦弄那边一个劲儿地增兵,中央在10月27号琢磨了一下,决定把原本打算开到达旺前线的54军130师,改派到察隅那边去。
为了更好进行统一调度,上面让54军的军长丁盛少将建了个前线指挥中心,大家都叫它“丁指”。在昌都军分区的帮忙下,他们一起动手,打算把瓦弄那儿的敌人给全歼了。
丁盛这个名字,大家肯定都听过,大家都叫他“丁大胆”。记得当年那部特别火的电视剧《亮剑》吗?里面的丁伟这个角色,其实就是根据丁盛和四野的另一位猛将钟伟少将的事迹创作出来的。
130师一到战场,师长董占林大校立马行动起来,他亲自跑到最前线去查看敌人的动静。
经过侦察,董师长觉得瓦弄那边不适合绕过去偷袭。
印军的第11旅,那四个营,已经铺开在察隅河的两边了:
锡克联队的第四大队守在曲子扎公那地方,库马盎联队的第六大队呢,就在瓦弄扎公到7号高地那段路上。道格拉斯联队的第四大队,他们的位置在7号到32号高地之间。再看廓尔喀联队的第四大队,他们铺开在河东那一带。这些都是按照从深到浅的层次来安排的。
印军把连队分散成多个据点,摆成了个马蹄形状的地堡阵地。这些地堡啊,都是用土、木、石头建的,射击口开得挺大,还都朝着前面。而且,周围还埋了地雷,围上了铁丝网,算是额外的保护措施。
要是咱们军队直接从前面攻打,那牺牲和受伤的人数肯定不会少。
不过,董师长察觉到一个奇怪的现象,那就是在至关重要的5号高地上,敌人竟然没放一兵一卒在那里把守。
要是这块高地被印军给占了,那就成了挡我们反击的大障碍。
可要是咱们军队拿下了这个地方,它就变成了插进印军防线里的一把硬铁锹,能撬开他们的防御。
后来,昌都军分区的三连独立部队迅速占领了5号山头。
接着,董师长给出了这样的安排:
11月12号那天,130师的388团第4连去支援5号高地,接着他们还往6号高地那边扩大了战斗位置。
攻击的主攻日定为11月18号,130师的389团将负责对河东发起冲击。
130师的390团从5号高地猛地往下冲,一路沿着山脊飞奔,直接冲进了瓦弄,把印军的11旅后路给堵死了。
388团从5号高地猛地冲向瓦弄扎公方向,跟390团碰头以后,一起把河西边的敌人给全部消灭了。
河西那边的战斗一打完,388团和390团立马就奔到了河东,把河东的敌人给一锅端了。
按照安排,咱们部队有足够的时间来搞定战前的所有准备。
不过,到了11月13号那天,印度军队在高地5号和6号上瞧见了咱们的部队。
他们把事情往上汇报后,考尔一听特别高兴,心里琢磨着,要是能打个大胜仗,那14号送给尼赫鲁的寿礼,不就到手了吗?
结果,印度军队默默往7号高地增派了人手,打算两面夹攻我军。
11月14号一早,印度军队的库马盎兵营,借着炮火的掩护,对5号和6号山头进行了好几次冲锋。
印军这次行动,简直超乎想象。
库马盎营,那可是印度数一数二的精兵部队。可他们在猛攻了好几个小时后,体力就跟不上了,一个个在山腰上累得东倒西歪,最后只好连拖带拽,狼狈地撤回了自己的地盘。
印军在战斗中显现出后勤管理极为混乱的情况。
他们炮兵开了一阵炮后,碰到个大问题,好多炮弹跟炮管大小对不上。炮兵们急得团团转,到处翻箱倒柜,愣是一个合适的炮弹都没找着。最后,没辙了,只能因为炮弹不够,停了火。
说到咱们军队,那叫一个稳重冷静。
388团4连的指导员余阳春带着大家,一连打退了印军9次冲锋,干掉了60多个敌人。他们不光守住了自己的地盘,还立马组织了一支突击小队,往前冲了一公里,把6个小山头都给占领了。
昌都军分区的三连独立部队,成功抵挡了来自曲子扎公地区印军的三波猛烈攻击。
打完仗后,4连被授予了二等功的荣誉,指导员余阳春更是厉害,拿了个一等功。
印度军队原本打算送上一份大礼,没想到最后却成了牺牲。
考尔觉得脸上无光,于是只好编造战况,说他们已经大获全胜。
往瓦弄那边多加一个营的兵力,把防守做得更牢靠些。
由于印军已经占据了7号高地,他们处在有利位置,从上面俯瞰下来,对我们的5号和6号阵地构成了很大的威胁。
要是这颗钉子不拔,咱们军队唯一能绕过去的路就被堵死了,到时候反击就没法打别人个措手不及了。
所以,“丁指”打算趁着已经占好的地方,把390团的主要兵力先用来干掉7号高地上的印度军队,然后再往瓦弄南边冲,来个瓮中捉鳖。
因为要抢在印军增援部队到达前占领7号高地,所以决定把总攻时间从11月18日提前到16日一大早开始。
不过要是早点发起全面进攻,那部队就没时间集合、调动和做足准备。所以130师只能在行进路上,赶紧进行战斗前的动员和准备。师里的领导也都分开了,各自跟着各个团去指挥行动。
11月16日半夜,大战正式拉开序幕。
390团的第三营朝着7号高地发起了冲锋,而第一营和第二营则是从6号高地启程,他们绕过了5号高地的东南边,一路直奔瓦弄方向而去。
389团成功跨过了察隅河,直接向河东那片区域进发。
388团选择沿着曲子扎公这条路,一路直奔瓦弄而去。
在14号那天打仗时,印军的炮弹全用完了,子弹也快没了。
那会儿,印军一下子就慌了神,别说安排防御了,就连能配得上的弹药都找不着北了。
原先让人心里打鼓的印军地堡阵地,结果证明,完全是中看不中用,压根儿不需要动用火箭筒或者75毫米无后坐力炮来猛攻,简简单单几颗手雷就能把它们搞定。
但在攻打32号高地那会儿,咱们部队确实碰上了一些棘手问题。
印军在32号高地那里,背后就是悬崖,他们建了三道防线,还有40多个小堡垒。
要是拿不下那块高地,咱们包围瓦弄的时候,就会被敌人的火力从前后两面一起攻打,处境就危险了。
下午两点半左右,390团和388团的3营被印度军队用重机枪和迫击炮组成的猛烈交叉火力,死死地钉在了32号高地下面。
看到这个情况,390团的团长立马改了打法,他叫一个班从前面去引诱敌人。剩下的战士呢,就绕着走到敌人背后的悬崖那儿,琢磨着怎么爬上去。
战士们拐了个大弯,走到了悬崖底。看着那差不多70度陡的崖壁,心里说不慌那是假话。
可大伙儿硬是挺着,背着沉甸甸的装备,愣是一步步攀上了32号高地,悄悄摸到了敌军屁股后面。
面临绝境却仍被绕开,印军吓得慌了神。
不过,在刚开始的一阵手忙脚乱后,印军很快就重新摆好了防御架势,用一圈圈的火力网来抵挡我们的进攻。
打仗那会儿,3营9班的副头儿陈代富,不顾子弹横飞,拎起一根爆破筒,噌噌噌就爬上了敌军指挥地堡的盖儿上。
他动手扒开泥土,瞧见地堡盖子上的木板有条缝,就顺手把爆破筒塞了进去。
不过敌人也挺机灵,立马又给挡回去了。
陈代富决定要摧毁敌人的指挥中心,他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那个漏洞。就在炸药引爆的那一刻,他迅速翻了个身,从地堡里滚了出来。
打完仗以后,陈代富被记了一等功,还得到了“战斗英雄”的光荣称号。
在32号高地,战斗激烈进行了一个多钟头,我们军队干掉了敌人70名,还抓了两个俘虏。
攻占了32号高地之后,388团和390团紧接着一鼓作气,往下猛冲,最后成功占据了瓦弄。
打到傍晚6点,390团的2营占领了瓦弄机场和它南边的地界。
389团的1连和7连把河东地区全都给控制住了。
就在印度军队防线彻底垮掉的时候,考尔又玩了一出“逃跑戏码”,他和11旅的旅长劳利一块儿上了飞机,赶紧撤了。
逃到安全地方后,考尔吓得魂都没了,赶紧给尼赫鲁拍了个电报,说得乱七八糟:敌人太猛了,兵力超多,我求上头赶紧想办法,找愿意帮咱们的外国军队来支援。
尼赫鲁身为不结盟运动的领头人,居然接受了美国的援助,这事儿已经挺让人难堪了。要是他还让美军插一脚进来打仗,那他的面子可就全丢光了。
因此,考尔的意见最终没被采纳,被晾在了一边。
考尔和劳利溜之大吉后,剩下的印度军队没了头头,被我军一一分开,团团围住。
最后,11旅的情况和第7旅差不多,差不多全打光了。
瓦弄战斗结束后,我军这边有198位战士牺牲了,554人受了伤。战斗表彰时,有2位战士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,16人得了一等功,60人得了二等功,还有1199人获得了三等功的荣誉。
在打仗时,咱们军队打下了一架印军飞机,还顺手逮住了一架。
抓到的大炮有超过51口径的62门,轻重机枪加起来94把,长枪短枪总共有715支。炮弹数量超过1万颗,子弹多到102万多发,手榴弹也有5400多枚,地雷是1400颗。
印度军队11旅里有4个营长,其中一个被打死了,另外两个被我们抓住了。
总共有16个步兵连参与了那场战斗,但其中锡克营的一个连溜之大吉,剩下的1200多号人全被打得落花流水,一个不剩。
瓦弄一战告捷后,我军抓住战机继续推进,一路来到了金古底,离那条大家心里都清楚的传统界线不远了。
尼赫鲁在人民大会堂心情沉重地宣布:“我很难过地告诉大家,瓦已经不在了。”
但尼赫鲁心里还是不甘心。瓦弄战役打得正激烈时,印度军队第4师出动了4个步兵旅和1个炮兵旅,加起来大概1万2千人,他们沿着西山口到邦迪拉的那条公路,摆开了一条长龙阵势。打算靠着那里的好地形,挡住我们往南走的路。
在这之前,国家为了增强东边战场的战斗力,悄悄地从西宁调了步兵第55师去西藏。
这支被叫做“高原雄狮”的队伍不分昼夜地赶路,终于在11月10日抵达棒山口,准备好了投入战斗。
接下来的这场战斗,会让尼赫鲁明白,惹上中国,是他这辈子犯下的最大错误。
#百家说史迎新春#
上一篇:刚刚,2024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开幕
下一篇:宁德时代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:“液冷板组件、冷却系统、电池包及用电设备”
